
3月14日,上證報《直面掌門人》欄目播出對大眾交通集團董事長楊國平的專訪:一切為大眾 擁抱新能源和數字化改革。同日,上海證券報刊登了專題報道,以下為報道全文。
薄荷青的大眾出租車,伴隨許多上海孩子從童年一路成長。作為大眾交通的掌門人,楊國平也見證了大眾出租車由小到大,不僅成為一道流動風景,也成為國際大都會上海的一張“城市名片”。如今,年逾六十的楊國平依然充滿活力,在堅持踐行“一切為大眾”産業核心理念的同時,主動擁抱工業巨變,率領大眾交通在新能源和數字化範圍開啟新一輪創新創業。
三十五載如一日 一切為大眾
時光荏苒,1988年,為改善上海投資和出行環境,當時32歲的楊國平臨危受命,創立了上海市大眾出租汽車公司(後更名為“大眾交通”),並對上海出租工業的業態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以達到國際水平。
從大眾出租車起步,歷時三十五年,大眾交通成為全國出租工業的排頭兵,其產業鏈更延伸至城市配送、口岸物流、房產金融、旅遊效勞等範圍,成為上海和長三角區域最大的彙總交通效勞供應商。大眾交通現持有各類營運用車近2萬輛,建立連鎖産業19個,覆盖全國50余座城市。曾成功為2007年特奧會、2008年奧運會、2010年上海世博會、歷屆中國上海進博會供應官方指定彙總交通配套效勞。
1992年5月19日,上海市建委批復,同意大眾出租汽車公司進行股份製試點,改製為上海市大眾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,公司B股上市時間為1992年7月22日,A股上市時間為1992年8月7日。1999年,“大眾出租”更名為“大眾交通”,從那時起,楊國平一直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。
回首創業三十五載,楊國平提出的“一切為大眾”理念始終被大眾交通遵循。在楊國平看來,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力求供應大眾顧客溫馨滿意的效勞、回饋大眾股東穩定良好的收益、創造大眾員工幸福美好的生活。
身處窗口工業,楊國平創新提出了“32字”效勞標準:揚手即停,上客問路;話機訂車,約時不誤;電腦計費,公道合理;車輛整潔,禮貌待客。三十五載如一日,大眾交通人堅持這套效勞標準不動搖,不僅打破了工業陋習,得到市場的認可,還樹立了可供效仿的典範,帶動了上海乃至國內出租車工業的進步。
近年來,作為工業的標桿,楊國平依然時刻提醒自己,要站得更高、想得更遠,帶領大眾交通員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。大眾在創造就業崗位、推動節能減排、倡導文明風尚、幫扶弱勢群體等各個方面,樹立了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産業形象。
2020年,面對疫情的突襲,大眾交通旗下“大眾出行”平臺向上海援鄂醫護人員家屬累計供應價值300萬元的免費出行效勞。
“疫情三年對我們的沖擊非常大。”楊國平對記者坦言,特別是2022年春,大眾交通部分車輛停運,但同時公司又要承擔多項保障任務,包括:確保虹橋高鐵旅客用車,確保浦東2000多位血透病人的用車,還有上海幾個區的防疫交通保障任務等。2022年底,隨着防疫政策調整,大眾交通旗下的大眾出租等單位積極響應號召,征集符合條件的員工投身120急救支援者隊伍,再次體現了“大眾效勞、上海溫度”。
2022年,上海實施全域靜態管理期間,大眾交通和大眾公用旗下的大眾物流、大眾出租租赁、交通大眾等單位,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,為上海貫通防疫運輸線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楊國平回憶,在當時困難的情況下,大眾交通的收入急劇下降,産業成立以來第一次發生了虧損,但是即便如此,産業上下還是一致認為作為骨幹産業在關鍵時候就是要挺身而出,承擔起保供任務和社會責任,凡是政府和社會各方需要産業供應保障效勞的,大眾交通人都要義不容辭,做好相應的效勞。“攜手共渡難關,就是一切為了大眾。”
新能源和數字化創新向未來
進入新世紀,伴隨科技進步和業態更疊,傳統出租車工業受到網約車等新興出行模式的強烈沖擊,作為傳統産業大眾交通的掌門人,楊國平並沒有回避挑戰,故步自封,而是迎難而上,主動創新,在陌生的新能源和數字化範圍開始了新一輪創新創業。
“沖擊是蠻大的。”楊國平向記者展現,受網約車大面積沖擊,2016年成為出租車工業的“分水嶺”,在2016年前,大眾交通一輛出租車一天效勞車次約30車次,而此後下降到約15車次,車次和營業收入大幅減少。
面對挑戰,楊國平帶領大眾交通順勢而為,主動作為,將出租車和網約車結合起來,達成更好融合擴展。2016年,大眾交通組建了大眾出行,這也是上海市政府交通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網約車平臺。在楊國平看來,面對新形勢,大眾出行的主要優勢是“要管好車,還要管好駕駛員”。
為了發揮自身優勢,大眾交通重視加強培訓,讓各年齡段駕駛員都熟練地學會了網上接單。楊國平還力主大眾交通加強技藝研制,讓科技賦能傳統業務,其中,由大眾交通集團研制的新型智能後視鏡是一大亮點。這款智能後視鏡安裝在大眾出租駕駛員的正前上方,內有電子屏幕,整合了96822效勞熱線、大眾出行App和徽信公眾號等多個訂車渠道。後視鏡“搖身一變”,成了一臺移動的“智能通話”,兼具實時調度、車輛跟蹤、數據采集等性能。駕駛員只要營運即上線,可一鍵接單,並與計價器聯動收費,全程效勞品質都能通過後臺終端監控。
如今,智能後視鏡終端與智能彩屏,已經成為大眾智慧出租車的顯著標誌。目前,上海已有近2萬輛出租車安裝了智能後視鏡終端,覆盖了大眾、錦江、銀建、藍色聯盟、法蘭紅及郊區大部分出租車,占上海出租車總量的70%。同時,大眾的後視鏡項目也已經在全國多座城市落地。
在不斷推進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同時,大眾交通還在積極推動新能源出租車的上線,成為綠色出行在上海出租汽車工業的實踐領軍者。在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前1個月,大眾交通首批100輛榮威Ei5純電動出租車正式亮相並上路運營,開啟了申城綠色環保出租車時代。
2021年3月,大眾交通又與上汽和奧動新能源合作,成為上海最先上線換電型新能源出租車的出租車産業,首批榮威Ei5快換版新能源出租車上路運營。楊國平表示,新能源換電模式為出租車駕駛員留出另外運營時間,對城市公共出行運力運效、産業運營效益、社會效勞等方面都帶來顯著提升。未來,大眾交通換電版出租車的比例將逐步擴大,為達成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作貢獻。
“很多事情是事在人為,市場雖然可能疲軟,但是人不能疲軟,一定要打起精神,才能把産業做得更好。”和大眾交通一路走來的楊國平對記者感言,今年各方面的形勢都很好,只要更加充滿信心,大眾交通未來的經濟效益和效勞效益一定會做得更好。
作者:上海證券報 俞立嚴